中國噪聲研究得到國際上的重視
噪聲音量在升高
“關於噪聲研究,國際上近些年出現了許多新方向。過去,噪聲污染主要是平面的,而現在的噪聲污染是立體的,隨着高架路和城市建築物的升高而發生變化。同時,噪聲控制工程也呈明顯發展趨勢,過去的噪聲控制項目一般為几萬元人民幣,如今動輒几百萬、几千萬元的工程也很平常,噪聲屏障的設計使用愈來愈多。”近日,第37屆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大會在上海舉行,會議主席、中國聲學學會理事長田靜向記者介紹了噪聲控制研究發展的一些新趨勢。
他說,“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以往我們很強調安靜。現在看來,安靜並不是 。實際上,人們需要一個適度的聲音環境,心情舒暢為妙,這就是近年來發展形成的聲品質和聲景觀研究。關於這類課題,聲學界以前討論得並不多,但現在很多研究人員十分關注這類問題。由此,我們把這次會議的主題確定為‘從安靜到和諧’。”
田靜繼續分析,“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噪聲和噪聲控制工程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有一批傳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其中,一些基礎性研究方向,如聲學材料和結構、強噪聲和非線性聲學仍在不斷髮展,一些機理性問題尚須進一步深入研究。同時,噪聲和噪聲控制工程也是一個活躍的、交叉性很強的應用研究領域。近年來,結合其他學科的研究進展和成果,發展出一批新的應用研究方向,如有源噪聲與振動控制、聲學數值計算方法、噪聲主觀評價和聲品質等,成為當前國際研究熱點。”
“這樣的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有什麼意義?”有記者問。
“我認為,對於科學家而言,這是一個大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可以就某些問題的細節討論得更加充分。即便是沒有遞交論文的研究人員,也可以通過參加會議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過去,中國只有幾個人蔘加這種會議,近些年開始以團隊方式參加,這次更有200多位國內代表參會,說明中國在噪聲研究方面發展較快,也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此外,多年來,出於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國內噪聲控制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很少走上國際展台。這次,在35家展商中有約1/4來自國內。”田靜說。
會議開幕式當天,田靜當選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學會理事會成員。
微孔聲學,中國人的貢獻
據介紹,本次噪聲控制工程大會特別邀請了4位 學者對噪聲控制領域新的研究進展作專題學朮報告。其中,田靜的《微穿孔吸聲與降噪研究》報告,其內容被認為是我國頗具特色並得到國際公認和廣氾應用的研究工作之一,代表了該領域未來繼續發展的方向,引起了與會學者和專家的極大興趣。
微穿孔板的概念在上世紀40年代被提出,但直到70年代中科院院士馬大猷提出連接高低頻的近似計算公式及實驗樣品之後,微穿孔板才開始得到更加廣氾的應用。微穿孔板結構簡單,吸聲特性可精確計算,面材也不受材料限制,可根據不同目的選用不同板材,並且清潔、無污染。
中科院聲學所噪聲控制與振動研究室主任李曉東介紹,“微穿孔板同時滿足了無纖維粉塵吸聲材料發展的需要,可應用於需要高度清潔的血液病房、電子加工車間或應用於需要透明的吸聲材料、半公開性的辦公室等場所。隨着微穿孔板理論和設計研究的普及,其應用將更為廣氾,特別是在許多噪聲治理和音質控制工程中可用作微穿孔板消聲器、微穿孔(透明)消聲通風百葉窗、微穿孔板聲屏障等。在應用方面,德國弗勞恩霍夫學會建築物理研究所開發的微穿孔板類結構吸聲材料十分典型,十幾年前成功應用於德國議會大廳的透明化改造,還曾在西方國家引起廣氾關注。”
李曉東說,作為結構吸聲材料,由於微孔加工方法的不斷髮展,有關吸聲機理的研究以及應用範圍得到不斷擴展。現在,人們不僅可以用激光,而且可以利用粉末冶金、燒結絲網、電刻腐蝕的方法形成微孔吸聲。此外,穿孔板及結構作為無纖維粉塵污染的一種有效吸聲材料,特別是在高溫、高聲強極端惡劣環境或高度清潔要求的特殊環境中,有着廣氾的應用前景。